专业群建设目标和内容
日期:2019-04-12 09:30:21  发布人:刘思伶  浏览量:3771

专业群建设目标和内容

一、建设总目标

以服务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提升为宗旨,全面提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为“专本衔接”的专业建设做好前期工作;探索培养“德智体艺技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体系;搭建教师教育专业群产学研赛一体化与信息化服务平台,增强学校服务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能力。专业群建设,进一步将我校服务湖南省学前教育的时代担当明确化,统一办学思想,聚合办学力量在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化专业整合,全面突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内部壁垒,有效提升内部协同创新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效果方面,要能够推动群内教师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为学前教师教育特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底,将学前教师教育专业群建成特色鲜明、综合办学能力达到国内一流,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示范专业群。

 

二、分项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湖南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放眼全国,密切关注和紧跟国际幼教趋势和最新研究与发展成果,依据学前教育职业标准,丰富和完善三理融合、四维一体,五育协调,“三四五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以护理、心理、生理深度融合的“三理”课程体系构建为主线,通过建立学校、政府、医护机构、企业(早教、幼教机构)的“四维一体”合作育人机制,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实现学前教育的全员育人和资源整合构建;以“五育协调育师德、育智慧、育体魄、育才艺、育技能为宗旨,“六课同举”打造“六类金即,“范师成长课堂师德师风南湖求真课堂课内教学基地笃行课堂实践教学艺体活动课堂技能才艺“以赛促学”课堂(技能竞赛师徒传承课堂现代学徒,培养高素质的德、智、体、艺、技全面发展的人才。

2.人才培养质量

三理融合、四维一体、五育协调,六课同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丰富和构建为出发点,在大课程观的培养理念下,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特色活动四大联动培养平台;打造高水平、高质量学教研赛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探索形成一种中外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新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培养具有东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高端幼儿园幼儿教师。专业群内实现师资、课程、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就业平台五共享,培养师德高尚、知识扎实、身心健康、多才多艺,技能高超的高素质的幼教人才。学生每年至少获得省级技能竞赛奖项5项以上,争取国家级竞赛奖项有突破。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产教互为促进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更具生机和活力。学生初次就业率95%以上

(二)课程建设目标

1. 课程体系

1) 校企共建专业群“三理”NPP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三理融合,四维一体,五育协调”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师德、智慧、体魄才艺、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大课程观”理念下,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实现“课证”融通,建立起一套适应学前教育岗位需求,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三理”高度融合的NPPNursing+Psychology+Physioloy)课程体系。

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坚持以德为先,以能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爱心意识,将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道德和行为”放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和整个课程体系中,全方位渗透“师德”内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以及相关教育活动,培养和完善学生心理素养,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要求,对专业理论课程实施整合,对于不同课程中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的问题,进行梳理与整合,使各门课程教学既重点明确又前后衔接流畅,而且整合后不存在知识点的漏缺,培养学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素养。按照“合格+特长”的目标,对学前教育专业群艺术类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对相关课程进行重组、合并,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学生在修够技能课程,实现技能“合格”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方向性模块课程,培养“特长”,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上的个性化需求。

2. 课程标准

围绕四五六人才培养模式,“NPP”为主线,实现课程标准全覆盖。

3. 优质课程(精品课程)

三年建设期,按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标准建设15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争取立项2-3门省级精品课程,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

4. 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

完善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与幼儿园合作开发符合高职(专学前教育特点的高水平教学资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专业课程与教学资源。通过三年建设,基本形成融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涵盖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适合师生使用的资源库。

 

(三)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一个德教双馨、结构合理、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既能够满足专业教学与科研需要,又同时胜任学前教育在职教师培训任务。通过三年建设,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优秀教学团队,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团队拥有多名省级教学名师。

1. 专业带头人培养

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考核方案评优、奖励等政策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挂钩,与教师的学术水平、工作职责相关联。遴选 2-3名师德高尚、专业水平突出、有大局观、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形成合理的专业带头人梯队。 

2.骨干教师培养

制定和实施青年骨干教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教学新秀培养方案,教师业务考核方案,导师制工作方案,教师业务进修计划等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办法,遴选 6-8名师德高尚,事业心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积极开发校本培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坚持“一学习、二培训、三帮教、四考核”,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实行导师制,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新进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培养与辅导,通过校内业务培训、试讲、说课、企业脱产研修、教学技能比赛、考取职业资格证等方式,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通过督导组的考评才能确定是否可以承担教学任务;二是压重担,干中学,安排青年教师做班级导师、带实习实训、参加各级教学技能比赛、参加教学改革,申报教科研课题等,通过压担子、给机会,使青年教师在做中学,学中做;三是对具有初步教学经验、思想业务素质好的青年教师要重点培养,鼓励青年教师进入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的培养工程。

3.“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

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使持有第二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达到 70%以上。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强化“六种意识”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重点,立足校本培训,全力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发展学生,树立国际化幼师意识;工学结合,强化实践意识。先进的教育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通过教师业务自修与学历进修,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了解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了解科学的幼教质量观、育人为本观和学习观,以及新的超前信息和理念。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遴选一定数量的幼儿园园长和一线教师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数量不少于 30%;每学年教师到幼儿园研修学习不少于 1 个月,关注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获取实践经验与案例,用于专业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动态聘任管理。聘请 2-3名在国内有较高影响力的幼儿园园长为兼职专业带头人,聘请 4-6名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担任兼职骨干教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促进专业发展。优化、调整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兼职教师职教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等培训,提升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 30%以上。

5.师德师风建设

打造范师成长课堂”,每学期按主题举办师德师风讲座、论坛,组织专题学习形成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机制,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名师、优师。

 

(四)实训条件建设

1. 校内实训室建设

打造功能完备、设备齐全的国内一流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实训基地,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按照本专业群实训“环境真实性、设备先进性、功能多样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建设原则,完善融教学、培训、科研、技能竞赛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对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优化,提升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条件和效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训条件在满足日常教学、实训功能发挥的基础上,注重社会服务功能,为校企合作、社会培训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2019年通过幼乐美智慧实训中心建设,为培养学生的标准化操作技能提供一流的硬件保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实践机会,提高专业水平。

2020年和2021年 年为学前教育专业群更新添置相关设备形成较成熟和稳定的学前教育专业群教学技能实训中心。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企政”三方共建功能齐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幼儿园),实现“八个合一”。争取政府支持,引入企业资金,共建幼儿园,通过幼儿活动室与实训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实现“在生产中育人,在育人中生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

深化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提升实训基地内涵。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现有的 40个校外实训基地中,根据人才培养和教学需要,遴选出 5-10个实训基地,设立远程观察室,教师工作室,学生志愿服务站,建设紧密合作的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教师研修、教学科研多种功能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3. 专业联盟建设(产、教、学、研一体化)

打造好常德市学前教育联盟平台,增强社会培训服务能力开展学前师资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在职教师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计划,为联盟内院校教师能力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开展专业技能提升短期培训、转岗培训及特色项目培训,带动常德地区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提升水平。与幼儿园联合制定家长培训学校计划,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的育人体系,开展家长培训工作。选派专业教师开展各类讲座及专题研讨,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和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等方式,组织和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学术交流,加强联盟合作共享。召开联盟年会,开展学术交流,讨论行业发展的动态和方向,解决行业发展的困难。加强联盟间的合作,通过资源共建,推动与幼儿园的资源共享,通过有效途径,提升专业教师对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的指导介入能力,积极为幼儿园、早教机构的教学、科研等方面提供服务与支持。

 

(五)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积极按照“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引导教师树立教育教学研究意识,争取在 3年内申请省级级课题立项11项,增加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每年不少于1篇,较快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以教学和科研双重实力提高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知名度。

发挥专业优势资源,开展传统文化培训、文艺演出活动,创新社会服务形式。凸显社区教育特色,与社区共享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促进与推动社区文化和文明建设。

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提供多种机会让在校生参与社会实践,发挥好志愿服务社团平台作用,通过学生“支教”等社会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探索服务贫困地区幼儿教育新模式,为本地区的幼儿园、农村小学提供幼儿启蒙教育,培育孩子的良好心理和文化素养。

(六)国际合作

引入国际幼教教育理念模式,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依托与高端国际幼儿园合作,按照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外双方教师以多师同堂的方式组织教学,以工学结合,学徒制的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育人。与湖南文理学院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定期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

2019年选送5名左右品学兼优学生出国交流学习,2020年10人2021年10人,形成国际教育良好机制。

(七)机制建设

紧紧围绕“三理融合 四维一体 五育协调,六课同举”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四维一体,深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医护机构的合作,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校企政医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使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共同完成人才培育工作。

(八)专业群建设特色创新

以课程练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拥有着成人所少见的创造素质——好奇、冒险、自信。如何充分开发幼儿的创造素质,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我们通过开设《手工》、《绘画》、《舞蹈创编》《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便在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能较好地承担起培养和挖掘幼儿创造素质和能力的使命。

成立创客中心,提升创业能力。

依托学生社团,建立学生创客中心,将学生手工、绘画等作品,通过微商等网络途径进行销售,形成制作、采购、营销、售后服务一体化,构建学生创业平台。

志愿服务工作实现常态化、特色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学分化。在支教项目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推广。继续开展公益教育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学生管理的班级化。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聘请德育导师进行指导,活动形式实现多元化,打破传统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化。


核发:0 点击数:377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